当前位置:首页-->魅力尉氏-->尉氏方志-->尉氏人物
【尉氏人物】刘仁轨
 
责任编辑:县志办  来源:县志办   时间:2016-11-01 15:33:53  

 

 刘仁轨(601—685年3月2日),字正则,汉族,汴州尉氏人(今尉氏县张市镇),唐朝抗倭名将。出身隋末平民之家,虽生在动荡年代,仍“恭谨好学”,“每行坐所在,辄书空地,由是博涉文史”。唐高祖、唐高宗年间,历任给事中、青州刺史。因救援新罗,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、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。垂拱元年(685年)正月二十二逝世。武则天停朝三日,追赠开府仪同三司、并州大都督,陪葬乾陵,赐其家实封三百户。撰有《行年记》、《永徽留本司格后本》十一卷。

宦海沉浮。贞观十四年(640年),唐太宗拜授刘仁轨为新安令,累迁为给事中。刘仁轨为官清廉刚正,在国臣中颇有威望。但是为李义府所厌恶。显庆元年(656年),刘仁轨因处理大理寺丞“毕正义案”得罪李义府,贬青州(山东省青州市)刺史。显庆五年(660),唐高宗发兵征讨辽东,督海运遇风覆船,所部死伤严重,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,李义府暗示袁异式陷害刘仁轨。李义府对唐高宗说:“不斩刘仁轨,无法向百姓谢罪。”于是唐高宗将刘仁轨免去了官职,以普通百姓的身份随军。同年,唐高宗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。

料事如神。显庆六年(661年),百济旧将僧道琛、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,起兵反抗唐军,围攻刘仁愿于府城。刘仁轨的谏奏唐高宗,众臣也交口称赞。事态的发展果如其料,时机成熟,刘仁轨派人侦察了岘城敌方军情,乘着夜晚催促新罗的兵卒悄悄来到真岘城下攀援城墙,拂晓破城而入,于是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。

抗日名将。刘仁轨与倭寇的战斗中,四战连胜,倭寇军队几乎全军覆灭,敌军主将仓皇逃走。《旧唐书·刘仁轨列传》记载:“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,四战捷,焚其舟四百艘,烟焰涨天,海水皆赤,贼众大溃,余丰脱身而走”。此战之后,刘仁轨乘胜追击,在陆地上也连败倭寇。刘仁轨之名传遍天下!倭寇惨败之下不得已逃回本国。百济所有城池,再度归顺大唐。因抗倭有功,刘仁轨连升六级。对于刘仁轨,《旧唐书)评价:“文雅方略,无谢昔贤(诸葛亮,王猛),治戎安边,绰有心术,儒将之雄者也”《新唐书》评价:“管、葛之谭,是吾心匠。”无论是哪一家史书,都认为刘仁轨身兼文武,可以和管仲、诸葛亮、王猛相比,乃是一位文可安邦,武可定国的一代雄才。

武则天执政时,任命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。皇太孙被废除后,刘仁轨独自主持长安留守事务。垂拱元年(685年),刘仁轨遵从新令改任文昌左相、同凤阁鸾台三品。正月二十二,刘仁轨逝世。武则天停朝三日,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,赠为开府仪同三司、并州大都督,陪葬乾陵,赐其家实封三百户。

 

 

 

 

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